K12教育

想要下筆如有神?兩個好習慣訓練你的寫作素養

425
發佈時間:2019/10/16
更新時間:2019/10/16

想要下筆如有神?兩個好習慣訓練你的寫作素養


表達是傳遞想法的方式,你注意過自己的表達能力嗎?

  人類天生就會表達──嬰兒肚子餓了便用哭鬧表達需要、國小弟妹搶玩具搶輸後便向父母告狀以表達剝奪感、國中在課堂被老師點起來表達對課文的看法、高中升學面試時對大學教授表達自己的讀書計畫如何進行……   但,人類並非天生就知道「如何」表達;嬰兒哭鬧自然並非最好的方式,卻是引起注意的唯一方式;我們不會到了學測面試時,還向教授又哭又叫地要他們錄取自己吧?這想必是很滑稽的──學習「如何表達」這件事,必須經由漫長的時間、生命經驗的累積,循序漸進訓練而來。   而佔據人生7至18歲間,長達12年的義務教育生涯,理當要教導我們如何表達──表達包含很多種,肢體、口語及書寫(寫作)等,都是傳達自身想法的方式,今天我們要聚焦在「寫作」這項表達能力。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中,提到國語文的寫作素養能力訓練[1]──從閱讀、觀察及仿寫等方式培養寫作興趣,再運用各類修辭、文體和想像力養成寫作習慣,接著利用審題思考、推敲取材、組織遣詞到修改潤飾,最終建構出一篇完整、具有說服力的文章。名為訓練自然不容易,   以下提供兩個好習慣,幫助各位(尤其是高中生們)精進寫作素養!

INPUT|多關心世界上正發生的事情

  首先談如何輸入--歷年的學測、指考題目通常是從「以小見大」的方向出題,從生活經驗反映人生的眼光,例如「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人間愉快」及「寬與深」等等,學生看到作文題目卻瞬間傻眼,原因是題目對他們而言太過遙遠、找不到聯想和共鳴,自然不知如何下筆。   建議大家首先多多關心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大至國際新聞,小至每天擦肩而過的路人,並試著對有興趣的議題深入認識、思辨並觀察,轉化成屬於自己的理解與感想,培養獨特眼光!一個題目和自身生活經驗或許有遠近關係,遇到好發揮的題目自然幸運、遇到遠的便突然失去想法。若大家能將身邊的事情,轉化為自身經驗的一部分,考試時即可切入破題,闡述也能言之有物,不怕詞窮喔。

OUTPUT|每天寫日記

  第二個訓練寫作的好習慣就是寫日記,也就是將輸入物輸出。   我們可以自定命題,例如「早餐店阿姨的觀察」或「我的十分鐘下課」等,接著將我們的心情感受,甚至自我覺察、反省書寫下來,可以三五句作結,也可以長篇大論,善用各種文類、修辭,在沒有(考試)壓力地抒發己志,培養敏銳的寫作語感。   筆者從前批閱高中作文時,發現學生頗有離題的問題;有些學生初段下筆鏗鏘有力,寫到第三段卻越說越遠,讀著讀著意識跟著飄走,收尾論述更是千軍萬馬拉不回,整篇文章便在莫名其妙的結論中草草結束了,實在很可惜。   所以建議大家在寫日記時,內心要惦記著題目核心--也就是訓練如何把事情「不偏不倚」地說「完」。

良好的寫作素養,需要經驗的積累

  想有良好的寫作素養,需要經驗的積累,以上提供兩個方向,記得「多看、多思」,觀察世界萬物、多看書籍報導、練習自我對話和培養思辯能力。還記得前文提到「人類天生就會表達」,只要保持良好的訓練習慣,相信大家都可以成為寫作表達高手!(延伸閱讀:寫程式也是一種表達?)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 文/大碩教育編輯 李佳綺

如對本專案有相關問題,歡迎填表洽詢,有專人為您解答 *必填

真實姓名*
行動電話*
電子郵件*
諮詢地點*
可聯絡時間*
是否寄送電子報*
備註描述
請勾選已詳細閱讀及了解本站之個資法及隱私權相關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