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

「媒體素養」─媒體識讀力,揪出新聞裡的魔鬼

4593
發佈時間:2021/01/01
更新時間:2021/06/11

「媒體素養」─媒體識讀力,揪出新聞裡的魔鬼


希望下一代的孩子都能培養媒體識讀、資訊判別的能力。

  假消息、假新聞是近年來非常受關注的議題,新上路的108課綱中,「媒體素養」也是重要的核心素養之一,目的就是希望下一代的孩子都能培養媒體識讀、資訊判別的能力,同時也是孩子在這個世代的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與具備的一項能力與態度。

  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充斥著各類的真假新聞,就如亞馬遜森林大火的新聞為例子,充分顯示出媒體素養的重要性。今年亞馬遜雨林大火發生的次數比起往年增加了許多次,作為地球之肺與生物基因庫的亞馬遜雨林正在發生一場生態浩劫,各界人士為了使大眾明白雨林保護與生態維護的重要性,透過自己的社群媒體進行大火影片與照片的分享,卻在經查證後發現都是沿用過去曾經發表過的影音圖片,誤導大眾,造成社會恐慌。透過社群網站的力量,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但是也造成了大家知道與傳播的消息不盡相同,在資訊共享的同時,也增加了判讀真假的困難。

  由此事件可見,如此重要的國際環境議題,都可能隱藏了假消息在裡頭,更遑論生活中的各種資訊、情報或新聞,這也是為什麼,不論大人乃至於小孩,都要培養「媒體素養」,才能真正判別資訊、識讀媒體,分辨出事實真相,具備批判思考力,不被這些資訊或媒體一味地牽著鼻子走。
那麼,該如何辨別假訊息呢?
  生活中,該如何辨別網路上訊息的真偽呢?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提供了「如何辨別假訊息」,提供幾項方法來判別訊息的真偽:

1. 資訊來源:查看此訊息的資訊來源及作者相關資料。
2. 詳細閱讀內文:避免誇張的新聞標題或是博取閱覽量的農場文章,確認其內容是真正具有傳達訊息的意義。
3. 發布日期:此訊息是最新消息?還是舊的資訊重新整理?
4. 第三人立場:應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新聞。
5. 資料可信度:此訊息來源是否可靠?
6. 排除偏見:當對訊息有疑問時,建議多上網找尋相關的文書資料,以及觀看專家、教授請益。

  透過這些方法檢視,我們可以分辨自己所看訊息真假,過濾出具有真實性與確定性的內容,而非混淆視聽的假消,影響自己對事件真實性的判斷。在證實、判斷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現「媒體素養」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在這個訊息爆炸的年代擁有媒體素養是相當重要的。為了讓孩子認識「媒體識讀」培育「媒體素養」,千碩推出專為國小生量身訂做的小小網紅營隊歡迎國小生和我們一起揪出訊息裡的魔鬼!

文/大碩教育編輯 周楚

如對本專案有相關問題,歡迎填表洽詢,有專人為您解答 *必填

真實姓名*
行動電話*
電子郵件*
諮詢地點*
可聯絡時間*
是否寄送電子報*
備註描述
請勾選已詳細閱讀及了解本站之個資法及隱私權相關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