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

【程式設計師】為什麼孩子要學程式設計?好處太多了

19798
發佈時間:2021/01/01
更新時間:2023/06/13

【程式設計師】為什麼孩子要學程式設計?好處太多了


生活中遇過多少用程式設計所做出來的東西?

  想一想,你曾經在生活中遇過多少用程式設計所做出來的東西?答案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最基本的電腦軟體、網站設計大家都知道,現在人手一台的智慧型手機,舉凡社群軟體、修圖、手機遊戲、聽音樂看影片、購物、交通時刻表、叫車、訂餐外賣、訂旅館、甚至居家監控等功能,都是工程師用程式寫出來的!   現在程式已經和食衣住行育樂有極度密切的關聯,話題正熱的AI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和VR/AR更持續發展中,以後人類與程式的關係,只會越來越緊密。   由此可知,關於軟體工作已然是全球化的重點發展趨勢,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推廣程式設計教育的時候說:「學寫程式,不再是面對難懂的文字符號,而是培養邏輯、勇於嘗試、實現創意的過程,你準備好進入這個新世界了嗎?」   那麼究竟學習程式,可以學到什麼呢?
(製圖:大碩教育)

最大重點在於建構「運算思維」

  所謂「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概念,其中一個和程式相關的便是「拆解」──例如,在練習寫作文的時候,不少學生常出現文不對題、前後邏輯矛盾等現象,少有人可以一氣呵成寫完,完全不用更改即可以完整表達所想;若要寫到下筆如有神、行雲流水,必得經過縝密的思考與長時間的練習。(運算思維如何培養,Dash 機器人Robot city 機器人蓋程式兩種不同課程帶您一探究竟)   同樣的,寫程式的過程中,就算心思再細膩,也不免遇到問題(Bugs)。當問題冒出來時,就必須要解決,這是寫程式的特點;這點不像寫作文,作文就算偶有疏漏,閱讀者通常還是能抓到宗旨。但程式不一樣,若程式出錯,結果就會和預期的有落差,使用上可能出現巨大漏洞,甚至根本就無法使用。
(製圖:大碩教育)
  而程式的「拆解」包含:找到問題、理解問題、拆解問題後,透過自主思考或團體溝通找出答案,最後才是解決問題。   其中拆解就是把問題拆細、拆小,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更精準。如此以「問題導向」的反覆演練之下,可以訓練學生上述能力,無論是自己上網爬文,或者和同學甚至網路上的專家溝通找答案,他們都會學到如何自己解決問題。這也和108課綱所謂的「對事物保持好奇乃至終身學習」的概念相符,除了解決技術問題、更進而解決生活問題,例如:軟體目的是否明確、版面設計是否對人性友善、使用是否流暢符合習慣等等,都是學程式等可以思考到的深度議題。

程式不只學數學,跨領域應用更重要

  程式設計的本質是數學,數學的邏輯思維有時候太抽象,常讓學生感到茫然,學校學了這麼多數學,卻沒辦法應用在生活上。(延伸閱讀:何謂素養──分數不等於一切!認識108課綱的核心概念)。而寫程式不是這樣,只要改幾行程式碼或者參數,成品就會立即出現改變,例如三角形在瞬間就變成圓形。台大資管系助理教授孔令傑說道:「看到東西會因為你的行為而變化,不僅有成就感,也會促使人去思考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這對邏輯推理非常有幫助。」   當然,若只把寫程式當作訓練數學邏輯思維的話就太狹隘了,從軟體撰寫、架設網站到電子財務、商務分析及3D列印,許多領域都需要使用程式開發;甚至隨著世界需求,出現許多要整合跨領域功能的程式需求,其應用的廣泛程度,絕對不僅限於數學而已。(延伸閱讀:新課綱中的「資訊科技」,為何程式語言如此重要?

寫程式不再是「宅男工程師」的刻板印象

  今日的軟體世界隨著程式開發工具的演進,各種年齡族群、各種開發目的的人們,可以選擇學習的程式語言已經相當多元。像是風靡全球的Scratch語言(了解課程:Scratch程式三國課程Scratch程式三國夏令營Scratch程式三國冬令營),連五歲兒童都能容易上手(Scratch Jr.);當然也有非電子設備類的程式學習,讓小孩不必太早接觸電腦:利用杯子、卡片或蠟筆等工具,做中玩、玩中學習程式設計的部分技巧,還能親子同樂,也是學程式的一種。   另外,澔奇科技與瀚師科技創辦人孫憶明表示,現今從事程式設計的女生越來越多,因為寫程式要有細膩的思維,甚至還要有點藝術天分。如果這個軟體設計注重在用戶體驗上,有時候女生的敏銳度和藝術感更勝一籌;軟體工作又比較自由,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較少,孫憶明也鼓勵看到更多的女性工程師,在職場帶來貢獻,往後也不應該再強調「宅男工程師」的刻板印象。(了解課程:奠定程式語言良好基礎,從Java開始)   三年前,一位15歲的台灣少年周秉宇,在小學六年級就開始接觸程式,他上網爬文自學,甚至下載一些連有沒有病毒都不知道的.exe檔,當然也找到許多有用的教學部落格,看了教學之後,再回頭相互參照官方文件,周秉宇從此建立起搜尋資料的能力,也在無形中累積了對於這個領域的概念。他在13歲便參加了SITCON(學生計算機年會)、HITCON(台灣駭客年會)、COSCUP(開源人年會)等技術社群活動,除了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外,還有機會和比自己厲害很多的前輩交流。   這就是一種連線學習的方式:找到知識的源頭,提升認知效率,由下而上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後,成為「知識的路由器」。

如對本專案有相關問題,歡迎填表洽詢,有專人為您解答 *必填

真實姓名*
行動電話*
電子郵件*
諮詢地點*
可聯絡時間*
是否寄送電子報*
備註描述
請勾選已詳細閱讀及了解本站之個資法及隱私權相關規範